IMG_6090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iamJu Diary

練習寫日記

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

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

歯学部四年級的下學期,我們要修很多醫科的課。隨著日本高齡化趨勢,牙醫師必須要有更多全人照護的知識和技能,因此基本的醫學常識也變得重要。

那一學期的課多到爆炸,再加上內科眼科皮膚科小兒科精神科等等的講座,期末考的科目高達二十多科。那時候大家哀聲連連,趁著醫科的課補眠,睡成一片。反正醫科的老師也很體諒我們,不會出太難,很多同學甚至根本放棄唸就直接上場考。

但是我卻非常喜歡上醫科的課,尤其是內科。我想是因為爸爸是一位內科醫生,每次在上內科的課,唸內科的課本,寫內科考卷的時候,我都覺得熱血沸騰,覺得好像又離爸爸更近一步了。雖然終究懂得只是皮毛,但是想著之後有一天也會有一件自己的白袍,不由自主的又翻開課本多唸了幾頁。

畢業之後,因為想要知道更多關於臨床醫學的世界,於是選擇到大醫院的口腔外科受訓。當時工作的所有內容對我來說都好迷人,即使是枯燥乏味的行政工作,都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閃閃發光。

那時,身為菜鳥的我,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,就是替主治醫生們回信。回什麼信呢?在日本,醫生之間有問題詢問,大多都是透過正式的書面信件來往。為了表示對彼此專業的重視和尊重,都會以非常禮貌的語體構成一封制式但也充滿敬意的照會信。因此,假如患者有很多身體健康的問題卻需要做進一步牙科的治療,牙醫師不會請患者去問自己的內科醫師再來看,而是會寫一封照會信給病人的內科醫師,確保患者的病情受到良好控制之後,才會進行下一步的治療。同樣的,我們也常常收到血液腫瘤科,或是心臟內科醫師的照會信。那時,菜鳥醫師的我,每天都在幫忙碌的主治醫寫信回信。

有時候工作有點無聊,但是寫的內容正經八百,不禁會靈魂出竅一下,想像如果有一天是我內科醫爸爸寫信來,我要如何回?

時間快轉,我已經畢業回到台灣了。

一個上班日的早晨,收到爸爸傳來的訊息:「二伯牙肉上長的東西確定是SCC。」翻成白話文,就是爸爸的二哥得了口腔癌。比起其他癌症,初期的口腔癌其實預後是相當好的。以我有限的口腔外科臨床經驗來看,遵照專科醫師的指示治療,其實是有很大的機率回復到原本的生活的。我這樣和爸爸說,卻還是忍不住揪心。因為爸爸和二哥感情甚好,看著二伯接受治療,即使是身為醫生的爸爸,心裡一定也是非常操心。

陪著二伯接受治療,我好像又複習了一次在口腔外科的那一年。面對重症病患,我總是克制不住心中軟弱的一面。越有解決不了的問題,我會看越多書。知識讓我強大,讓我預知,即使有時候結局是不好的。但是即使是不好的,我也告訴自己科學的偉大,關懷和愛的力量,讓一切變得不一樣。

和爸爸一來一往的討論著二伯的病情,有時候心想真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,但想要得到更好解答的心情更是強烈。有一天突然想到,啊,以前殷殷期盼幻想和爸爸有醫療團隊般的對話,居然就這樣實現了。不過居然是以這樣的形式實現,心情不知道該怎麼說。

很幸運的,二伯的病情在即時的開刀和放射線治療後,得到了很好的控制。只是,放射線治療有名的副作用讓二伯口腔內出現許多潰瘍,進食困難,瘦了好幾公斤。

爸爸很擔心,問我要怎麼處理。我講了幾個制式的作法,顯然二伯還是很瘦,吃東西還是很困難。有天回家吃飯,爸爸說:「我看書上寫說可以塗油在嘴巴的破洞上,你有聽過嗎?」我聽了眉頭一皺,什麼油啊?這是什麼偏方?疑心滿滿的問:「你從哪裡看到的?」爸爸拿出一本2016版日本的各科治療Guideline,翻到牙科的章節,指著放射線治療後口腔潰瘍的治療方式,其中一行超級小的字,寫著:使用口內膏沾橄欖油擦在傷口上。似乎是可以舒緩不適,讓口內膏在嘴巴裡不會這麼難受。(實際上二伯真的覺得有比較好)

登愣!我覺得羞愧!!!那本書是日本各大醫院絕對有放置的基礎書籍,而我從來沒有仔細翻過,連自己牙科的範圍都沒有。當然不知道有橄欖油這招!而爸爸是內科醫生,從來沒有牙科知識的人,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,翻書再翻書,居然在一個非自己專業領域的頁面,找到了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的答案。

有時候我覺得上班很累,爸爸會傳來炫耀文:今天早上看了67個病人。有時候我覺得腦袋很空,回娘家會發現爸爸又從日本帶了最新的糖尿病治療書。有時候我覺得最近很閒,看到爸爸買了新的薩克斯風在學。

爸爸剛過71歲生日\(^o^)/\(^o^)/\(^o^)/ 希望爸爸永遠當我的精神指標!

「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」

//爸爸的生日蛋糕是我的萬年首選 Quelques Pâtisseries 某某。甜點 草莓紫蘇聖多諾黑❤ 酸甜清爽超級好吃!!!! //

意義

意義

Happy Wedding Anniversary

Happy Wedding Anniversary